平均长度超过36厘米!中国发现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身披羽毛、平均后足的长度超过第二趾有巨大的镰刀状"杀戮爪",足迹平均长度都超过了36厘米……这不是厘米类足莱芜市某某商贸销售部某种巨鸟,而是中国最大爪龙恐龙,你信么?5月6日上午,发现上游新闻记者从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全球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领衔的平均中外科学家团队处获悉,他们在中国福建龙岩上杭龙翔恐龙足迹群发现的长度超过大型恐爪龙类恐龙足迹,确认是厘米类足已知全球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现场照片
团队科学家们同时还原出的中国最大爪龙这些足迹的主人正是前述提及的模样,而恐爪龙则和电影《侏罗纪公园》里著名的发现伶盗龙和伤齿龙同属一个分类群:生活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
本次科学家团队发现的全球莱芜市某某商贸销售部足迹同时也建立了一个新的足迹属种——"英良福建足迹"。相关论文已于2024年4月发表于知名国际学术期刊Cell子刊《iSicence》。平均
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的长度超过联合科考队,在福建寻找恐龙的厘米类足考察项目始于2020年11月。随后,他们就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
英良福建足迹
2023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钮科程和邢立达副教授总结了在上杭的前期发现,将该足迹群正式命名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随后,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评审组评审,被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评选为"中国美丽化石"。
龙翔恐龙足迹点具有面积大、保存好、多样性强的特点,目前已产出恐龙足迹包括了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八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
"英良福建足迹"主人的复原图
恐爪龙是一类生活于晚侏罗世至白垩纪的肉食性或杂食性兽脚类恐龙,《侏罗纪公园》里著名的伶盗龙和伤齿龙等都是该分类群的成员。它们身披羽毛,后足的第二趾具有巨大的镰刀状爪子,被称为"杀戮爪",在行进时杀戮爪通常会向上抬起,从而在地面上留下由第三、四趾组成的二趾型足印。
钮科程表示,尽管从独特的二趾形态可以轻易地辨别出这些足迹来自恐爪龙类,但要从众多恐爪龙类成员中找出真正的造迹者,并不容易。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团队为了弄清足迹背后的神秘主人,做了大量的调查,重新梳理测绘了全球的恐爪龙类足迹,并对多个性状做了对比分析。
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现场
据邢立达介绍,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形态类型包括一个孤立足迹和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的行迹。足迹平均长约11厘米,所有足迹都显示出了锋利的爪痕,且其中第三趾的爪痕最为突出,每只足迹都有一个短而圆的脚跟印痕,相较于其他恐爪龙类足迹,龙翔的小型二趾足迹更符合伶盗龙足迹(Velociraptorichnus)的鉴定特征,其造迹者可能为真驰龙类。
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厘米,宽16.9厘米,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厘米),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
足迹保存清晰且足趾细长,其中数个足迹的第三趾近端附近都显示有一短小的圆形印迹,这是由不完全着地的"杀戮爪"造成的。
从形态上看,龙翔的大型二趾足迹并不符合以前所建立的所有恐爪龙类足迹属的特征。基于研究需要,研究团队建立了新的足迹分类群,为致敬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在福建恐龙学科建设研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便将这类足迹命名为了"英良福建足迹"(Fujianipus yingliangi),其极有可能是某种大型伤齿龙类的杰作。
龙翔足迹群两只不同的恐爪龙行迹步幅相对较短,行进速度分别估计为7.74 km/h和7.34 km/h,处于步行或小跑的状态。据足迹的大小推断,龙翔足迹群伶盗龙足迹的造迹者可能体长约1米,臀高近半米,而英良福建足迹的主人则体长至少5米,臀高可达近2米,体型堪比南方盗龙和犹他盗龙。
考察现场
《侏罗纪公园》古生物顾问、爱丁堡大学斯蒂芬·布鲁萨特(Stephen Brusatte)评价,"在白垩纪中期的亚洲,大型异特龙类逐渐淡出,暴龙类和大型恐爪龙类这两个标志性恐龙群体似乎都在试图摘取中型掠食者的王冠,英良福建足迹的造迹者是其中一次大胆的尝试。"
钮科程介绍,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正式命名,让它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有了真正的"科学身份证"。同时,"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更是极大地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代表了恐爪龙类在亚洲的一次独立的体型巨大化尝试,显示了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巨大研究潜力,对于我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同样有着重要意义。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实习生 张莎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休闲)
-
当地时间10月4日13时,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国会议员投票开始。本次自民党总裁选举共有5名候选人参加,分别为现任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现任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前经济 ...[详细]
-
日前,车质网从一汽红旗官方获悉,红旗HS7参数丨图片) PHEV将于6月中下旬上市。新车于2024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外观延续了燃油版车型的设计,动力部分搭载由2.0L发动机与电动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合动力 ...[详细]
-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成海燕、副主任主持工作)杨维我是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成海燕,一名“切肿瘤”的儿外科医生,与儿童肿瘤打了17年交道。在通过专业能力帮助小朋友和家长的同时,我 ...[详细]
-
经常头痛、持续呕吐要留心!这类肿瘤儿童中排名第二,容易脑积水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彭小娇、名誉主任葛明在0-14岁儿童肿瘤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白血病,居儿童肿瘤第二位,占实体肿瘤的2/3,致残、致死率高。儿童脑肿瘤有很多区别于成人 ...[详细]
-
NBA的各支球队已经厉兵秣马,整装待发,备战即将到来的新赛季。各位青年才俊也终于穿上了属于他们的第一件NBA战袍。和往常一样,有人到来就有人离去,离开的有籍籍无名的寻常龙套,也有那些已过巅峰,不再得到 ...[详细]
-
学习知识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那么在学习中,应该做些什么来保护眼睛?国家疾控局提醒可以关注以下几点。一是用眼姿势须端正,视线向下防仰视。无论是看书、写字还是使用电子产品,都应保持正确的用眼姿势。眼睛与 ...[详细]
-
作者:北京儿童医院白血病科团队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性疾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儿童恶性肿瘤。长期以来,因其治疗难度大被认为是不治之症。事实上,随着医学进步,儿童白血病的治愈率明显提高。 ...[详细]
-
春风十里,花草萌发,又到了吃野菜的季节。在野外,经常会看见带着工具“挖呀挖呀挖”的挖菜族。很多人外出踏青时,也经常会采摘一些野菜回来尝尝鲜。近日,北京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提醒,野菜虽美味,采食有风险,不 ...[详细]
-
中秋、国庆假期临近,为巩固拓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进一步强化警示教育,推动廉洁过节,北京市纪委监委对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通报如下。 1.房山区政协原副主席周文海违规 ...[详细]
-
当地时间5月9日,人称“B级片之王”的美国著名电影人罗杰·科曼Roger Corman)在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寓所辞世,享寿98岁。罗杰·科曼罗杰·科曼的电影生涯长达70多年,共参与制作超过500 ...[详细]